门 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 址:湖南省怀化市
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位于湖南省芷江县七里桥境内。芷江受降纪念坊文物,为中国惟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国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地的正门——凯旋门,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凯旋门镶嵌的红色V字,是英语中“VlCTORY(胜利)”的缩写,象征着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菠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奉侵华派遣军司令风村宁茨之命令,由南京飞抵芷江进行乞降会谈,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
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县人民政府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1995年扩建、新建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旅游景点”,蜚名海内外。
抗日战争中国受降旧址简介
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原址为国民党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国民党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芷江受降纪念坊建于1946年2月,坊面刻有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中正、李宗仁、于右任、孙科、何应钦、白崇禧等人的题词、对联。芷江纪念坊附近建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展览内部分“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历史不能忘记”三部分,用大量文字、照片和实物反映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历程。离此不远处的芷江机场,占地4800余亩,曾是二战暑期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飞虎将军陈纳德的中美混合大队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曾以此为基地。机场附近的中美空军联队俱东部和机场指挥塔现仍保存完好。
为了纪念芷江洽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民政府决定在芷江建设受降纪念城。1947年2月22日落成的“受降纪念坊”耸立在芷江城郊七里桥畔,这是华夏大地仅有的一座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为四柱三拱门血字型牌坊建筑,通高8.5米,全宽10.64米,中拱宽3米,门洞高3.5米,坊基为水泥筑石墩,上砌四方形砖柱。其 “血”字造形,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华民族取得全面胜利,是用3500万同胞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告诫人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二是“血”字形石坊作为一座警世碑,时时警示我们不要忘记历史。
坊的正面中门上端为蒋介石题写的“震古铄今”4个大字。其下“受降纪念坊”5字,系时任芷江县县长杨化育所题。于右任和孙科所题的东、西额联为:“布昭神武”与“武德长昭”。中柱题联为蒋介石所写:“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侧柱题联为李宗仁所写:“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坊的背面中间首额,为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所题“万古流芳”,下为216字的受降纪念坊记。坊的东、西拱额上题有“名垂青史”和“气贯长虹”,分别为居正和王云五所题,柱上中联为何应钦题写:“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原坊建于1947年8月,但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66年10月,现在看到的这座受降坊是1985年9月重新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受降纪念坊朝东修建,意味着日本是从东向我国投降。睹物生情,使人重温那“八年血泪成江河,一纸降书出芷江”的岁月。
受降纪念坊碑记:建于1946年2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坊上嵌刻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孙科、王东原、居正、王云五等军政要人的题词额和《芷江受降坊记》206字铭文。坊上铭文的文采、对仗、用典有着耐人寻味的赏析价值。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受降纪念馆主体大楼
该馆系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建于1995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设“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展厅。展出二战文物214件,照片、图表、电文291幅,中、美、英、苏、德、捷、法、日等八国二战时期的兵器一批。陈列文物这珍贵,资料之齐全,内函之独特,堪称国内“抗日历史博览馆”。
从受降纪念坊向北行数十余米,便是几栋黑色木结构的西式平房大院,当年的受降会场的布置一切如故,仍保持当年洽降时的原貌与格局。它建于1938年,房屋每栋长44.1米,宽8.l米,总建筑面积为1071平方米,原来是美国空军第五大队第十四中队的俱乐部,当年的受降仪式就是在这个大院里举行的。整个大院呈品字形结构,中间是受降堂,右边则是原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左边是何应钦的办公室。置身其间,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空气中还飘逸历史的烟云。
受降旧址:建于1938年,由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上图为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应钦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投降典礼,签发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部署了全国十六受降区102处缴械点的受降工作;收受处理了与蒋介石、冈村宁茨、冷欣等人来往电函40余份;确定了日本投降各项具体条款,受降签字时间、地点,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全部实质性工作。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均属原物。
大厅整个会场的布置一切如旧。1945年8月21日,中国政府在这间不足120平方米的小木房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日本政府受降典礼。中堂壁上部对称悬挂着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两侧楹联为孙中山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横批是“天下为公”。在孙中山先生遗像下,贴的是“总理遗嘱”、“青年守则十二条”、“军人读训”。正对大家的是中方受降代表席,从右至左分别为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冷欣中将、参谋长萧毅肃中将和美军作战部参谋长柏得诺准将。两旁的代表席分别为各个方面军的司令长官和行政院顾问团成员卢汉、王耀武、顾祝同、汤恩伯、杜聿明、廖耀湘、张雪中、吴奇伟。下方中间的为日本投降代表、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右边为参谋桥岛芳雄中佐和译员中村辰男,左边为前川少佐,后面为中外记者席。后墙上挂的是中、美、英、苏四国国旗,下方的V字表示胜利。当时这张记者席桌上放了打字机、摄像机等供新闻记者使用。大家一定会问,何应钦为何没有出席受降仪式呢?原来日方投降首席代表今井武夫军衔仅为少将,而何为一级上将,考虑到军衔不对等和国家的声誉以及个人名誉,才决定由萧毅肃将军主持受降典礼,何应钦则在背后指挥整个受降事宜且命令今井武夫等一行八人赴南京复命。芷江受降主要办了三件事:一是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向我方献交侵华兵力分布图;二是日本投降代表收到了中方所给的中字一至四号关于日本投降具体事宜的详细规定,这无疑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三是确定了中方收回首都南京的时间表,可以说为最终的南京受降签字奠定了基础。这间屋子里陈列的桌椅等均属原物,刻有“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字样,均属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于1945年4月迁来芷江,何应钦曾在这里多次主持召开中国陆军重大高级军事会议,并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湘西会战。同年8月,何在这里部署研究了中国战区芷江受降事宜。此外,这里还陈列有1945年8月15日蒋中正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向国内外发表的广播词和中华民国地图,房中陈列的桌椅、沙发等均为原物。
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芷江期间的办公室和会议室。何应钦在1945年担任中国战区受降全权代表。1945年8月19日至9月8日,他在此处理中国战区受降事宜20天,签发了载有关于日本投降详细规定命令的备忘录24份,收受处理了蒋介石、冷欣及冈村宁次等人来往的电函40余份,布置和检查了全国15个受降区102处缴械点具体事务,确定了日军投降的各项具体条款,指挥调运兵员接收南京、上海、北平等日占城市。
在何应钦的办公室和会议室,保存有1945年9月4日在芷江各界庆祝胜利大会上鼓舞人心的演说词。在演讲中,他盛赞芷江受降名闻世界,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这里还有何应钦工作的概况表和中国战区15个受降区受降主官分配表,供参观者们浏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馆名,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纪念馆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建,面积为1500平方米。整个纪念馆的基调为紫红色,四根深红色圆柱直冲馆顶,象征4万万中国同胞甘洒热血抗击日寇。中央大厅高l7米,顶天立地,恰似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楼上楼下展览共分“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历史不能忘记”三个展厅和一个影视厅,共展出照片、图表、文电291幅,二战文物214件,还展出一大批抗战时期的旧武器,其中包括从日军手中缴获的轻机枪、三八式步枪、炸弹、钢盔、饭盒、旗子等。观众游客们到展厅细细观看,便可强烈感受八年抗战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