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点简介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旧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八一路538号长沙市博物馆内。
旧居坐北朝南,大门朝东,总占地面积约1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2平方米。该旧址为一座具有典型南方风格的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小平房,共有大小房间10间,由堂屋、卧室、客房、厨房、杂屋等组成。内室用木质板材分隔,门窗采用镂空装饰手法,同时用青砖砌成外墙,圈绕院落,显得十分雅致。
中共湘区委员会史迹的陈列仍放在原纪念馆内,陈列的内容为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等4个部分,陈列面积188平方米,分8个大的版面。此外,陈列了两座群雕和部分历史文物,比较珍贵的文物有:长沙泥木工人发布的宣言,长沙泥木工人罢工委员会的代表证、纠察证,安源工人用过的矿灯、小煤油灯,岳北农工会用过的铜锣,工人夜校用过的教材,当时出版的一些刊物等。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旧居是长沙市经历文夕大火唯一幸存的关于中共革命历史建筑物。旧址原为清水塘22号,属一陶姓商人住宅,南北朝向,面积118 1平方米,具有典型南方民居风格。内墙用木质板材所隔,门窗采用镂空的装饰手法,同时用青砖砌成外墙,圈绕院落,显得十分雅致。包括厅屋在内的主房共六间,后面还有两间杂屋。主房的建筑形式呈印字形,中间进门为厅屋,厅屋后面隔墙为后厅,厅屋和后厅的左右两侧各有一间住房。整栋房子外面有围墙。这里原为市郊,弯弯曲曲的小路环线形状互异的上下两口池塘,上面池塘的塘水流入下面的池塘后,经沉淀变得清澈明亮,清水塘之名由此而来。过去这里比较偏僻,附近只有几间简朴的农舍,周围是菜圃、瓜棚、小径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在这里已是繁华的市区。它前临八一路,右靠清水塘路,后隔长沙市一中等单位是展览馆路,左是公路管理局等单位。
1921年秋至1923年4月,毛泽东、何叔衡等租用此地作为中共湘区委员会机关秘密办公地。1921年10月,毛泽东在长沙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不久,中共湖南支部改为中共湘区委员会(辖湖南及江西萍乡),区委机关仍设于此。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共湘区委员会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力开展工人运动,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4月,中共湘区委员会组织了粤汉铁路、安源路矿、长沙泥木、水口山铅锌矿等十几次工人大罢工斗争,掀起了湘区工人斗争高潮。1923年春,中共湘区委员会派工人党员到衡山县岳北开展农民运动,到1923年,湘区有7个县和地方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有15个县和地方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1923年4月间,毛泽东奉调离湘,前往上海党中央工作,李维汉接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区委机关亦移往他处。
1951年对旧址进行修缮,之后按原有室内陈设恢复原状并对外开放,1957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69年复原周边环境。在旧址的附近兴建了一系列新的建筑。首先,在旧址的南面象征性地恢复了大、小水塘和菜土等;在旧址的左侧100米处,新建了一个面积为3528平方米的纪念馆。纪念馆共8个展室,陈列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开展革命活动的有关史料、照片和文物。另外,在水塘南面还修建了广场和面向八一路开的大门。在广场上,建造了一座由黑龙江省赠送的铝合金毛泽东全身塑像,塑像的基座高7 1米,塑像身高12.26米。在旧址及各建筑物之间修了曲径小道,在空地上栽种了雪松、罗汉松、香樟、梧桐、玉兰、冬青、铁树、红刺木、石榴、桂花、柳、棕、竹及其他多种树木,还建造了一些形态各异的花坛,栽种着各种奇花异草。这样,使这个纪念地成为一个占地面积有38000多平方米的园林公园。
1995年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12月26日,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重新冠名为“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旧居”。 2006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旧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