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目展示 > 项目内容

河南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是信阳市委市政府为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而主持兴建。该馆于2007年4月建成开馆,目前,已纳入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该馆坐落在信阳市北京路和107国道交汇处,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0平方米,高16米。主体建筑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整个建筑以红色为基调,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千”字为建筑造型。全面系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信阳厚重的革命历史,反映了战争年代老区儿女创造的光辉业绩。陈展内容含珍贵照片1000多幅,文物310多件,按时代顺序,以先进的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整个展览共由九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序厅、大别风雷星火燎原、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红色苏区共铸辉煌、红色土地坚苦卓绝、江淮抗战中流砥柱、中原突围铁流千里、千里跃进伟大壮举和结尾厅将星璀璨。

1546583542120686.png 


1546583566111624.png

尤为珍贵的是: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陈列有红军第一架飞机。1930年2月,国民党一架双翼军用教练飞机,因燃料耗尽,迫降在大别山西部罗山宣化店附件的陈家河滩上,罗山赤卫队缴获了这家飞机。徐向前亲自接见了飞行员龙文光,说服他弃暗投明,为红军服务。这架飞机修复后,命名为“列宁号”,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第一架飞机。

1546583599697243.png 

鄂豫皖作为革命的摇篮,土地革命时期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的根据地,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主阵地。

1546583617766826.png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后,地处大别山区的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到1930年4月,三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1年,红军攻克了新县新集后,这里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红军统一整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光山县新集(今新县县城)。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拥有4个主力师,近3万人。红四方面军成立后,连续发起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歼灭敌军6万人,取得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辉煌胜利。1932年6月,随着“四大战役”的推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拥有主力红军4.5万余人、人口350余万、建立了30个县(市)级革命政权的全国第二大苏区,10月,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中央分局和方面军总部率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进行战略转移后,又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长征和西征。

图片5.png 

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红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战前线。中共豫南党组织努力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豫南沦陷后迅速开辟了豫鄂边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四望山抗日根据地。李先念、陈少敏先后从这里出发,联络鄂东、鄂中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并在此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望山会议,全面统一了豫鄂边区党的组织和所领导的抗日武装。豫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大力开展根据地建设,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为新四军五师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546583663133738.png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红28军政委高敬亭致信国民党鄂豫皖“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要求合作抗日。不久,高敬亭、何耀榜在岳西县青田畈与国民党代表刘冈夫谈判,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1938年春,红28军和地方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支队司令员,开赴皖东抗日前线。

解放战争时期,由红四方面军改编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最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由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挺进大别山、逐鹿中原、解放大西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树了丰功伟绩。



红色地标 ©2018                    京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7060944号                      技术支持:红色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