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会址这幢徽派胡氏宅院,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黎平城期间的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934年12月17-19日,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等人便住在这里。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集中讨论战略方针。参加会议的有博古、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人。经过激烈争论,政治局最后否定了“左”倾领导人关于先西进贵州黎平、锦屏,后北折黔东,再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战略方针,采纳了毛泽东深入贵州腹地、到黔北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的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黎平会议将长征初期的战略方针“离开江西到湘西”改变为“不去湘西去黔北”,实现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首次战略转兵——黎平转兵,为进军黔北指明了方向,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迎来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
1957年,胡家人搬出了宅院后,办过大食堂,后来又成县酱菜厂。1978年,会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于黎平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现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上的主要节点,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1986年10月,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参加“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时指出:“黎平会议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行动方针,这是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在今天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也同样是这样。”
如今,在复原展陈的黎平会议会址里,我们可以看到集古城与红色风格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总面积为797平方米,建筑面积634平方米。整座建筑高大宽敞,是典型的“窨子屋”。能在五开卫城最繁华的街道旁有一栋大宅院的人家,非富即贵。它是经营木材致富的胡氏于清嘉庆年间所建,四周封火墙,内为四合式木结构院落。门匾上有陈云手书“黎平会议会址”六个大字。临翘街的墙壁上和窗子两侧书写有“苏洋广货、京果杂货、各种名酒、绸缎布疋、锅鼎瓷器”等招徕顾客的广告词。第一进为货柜、柜台、货物储藏室、值班室(朱德特务员住室、周恩来特务员住室)、天井(便于采光、通风和流水)。第二进,首先是一个很精致的天井,正堂屋有雕花门窗,颇为考究;主体为一栋5间两进两层木板建筑,有堂屋(即北方的客厅)、黎平会议会场、朱德办公室兼住室、周恩来办公室兼住室、叶剑英办公室兼住室、军委一局办公室、参谋住室、特务员住室、天井。第三进为厨房、休憩走廊、花园等。
整座宅院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如在第一、二进之间的门头上有清朝黎平知府、清末书法家袁开第的墨宝——“种德收福”,甚为珍贵;第二进正堂雕塑二龙戏珠,正堂对面雕塑两只大凤,墙顶有一屏风台,塑有狮、鸟、兔类动物,左右为花格窗扇,四周壁上绘历史故事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