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目展示 > 项目内容

河南确山杨靖宇故居及纪念馆

摘要:1940年2月23日,孤身奋战五昼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壮烈牺牲。凶残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竟没有一粒粮食。


一日一景:河南确山杨靖宇故居及纪念馆

未标题-1.jpg

未标题-41.jpg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故居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原名李庵)。故居坐北朝南,主房面阔4间,面阔13.5米,进深6.55米,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室内砖铺地面,明间正门有青砖所砌的三级踏步,房檐为青砖雕刻花纹四层,屋脊为青砖瓦筑成几何式花纹,正门施木质板门两扇,窗户饰方格花纹。东西配房面阔各三间,长10米,进深5.5米,硬山式,小青瓦屋面。室内青砖铺地,窗户均饰方格花纹,屋脊为青砖瓦筑成几何形图案,大门外有青砖砌成三级踏道。大门为土木结构,双开木门,起脊翘角门楼。故居整体为一组四合院。确山县人民政府于1966年修复烈士故居,1981年辟为纪念馆,先后建起了展厅12间,树立杨靖宇烈士塑像一尊。


未标df题-1.jpg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杨靖宇奉命赴东北从事革命斗争,缔造并指挥东北抗日联军,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为稳定军心和迷惑敌人,借原武装领导杨奠坤之姓,取朝鲜语“驱逐外敌”之意,改名杨靖宇。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曾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dsfg.jpg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由于他指挥作战机动灵活,使敌人始终无法掌握他的行踪和去向。后来叛徒供出了杨靖宇的行踪和去向,敌人遂缩小了包围圈,把杨靖宇和6名警卫战士围困在深山。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战士,在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叛徒认出,壮烈牺牲,敌人更加缩小了对杨靖宇的包围圈。


sds.jpg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年仅35岁的杨靖宇将军,在吉林省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遭叛徒出卖,陷入敌人包围圈,壮烈殉国。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濛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人民在靖宇镇杨靖宇遗体埋葬处修建了靖宇陵墓,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在群众强烈要求下,在墓前当场枪决了汉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赵廷喜,为将军报仇雪恨。抗战胜利时,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恭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暂时寄存,并隆重举行了公祭大会。

1947年底,杨靖宇的家乡河南省确山县解放了。杨靖宇的妻子已过世,抛下一双儿女相依为命,那时女儿已经出嫁。当地人民政府立即拨给兄妹俩1000斤麦子,并把杨靖宇的儿子送到开封上工农速成中学。 

1545968935108306.jpg

为了深切纪念杨靖宇将军,故乡确山县所在的驻马店市在市中心广场树立了将军塑像,并将广场命名为杨靖宇广场,在驻马店市近郊,将军故居附近兴建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红色地标 ©2018                    京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7060944号                      技术支持:红色地标